科技日報記者 都芃
企業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民營經濟要發展壯大,金融“活水”澆灌必不可少。
日前,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設專門章節對“投資融資促進”進行了明確規范,為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精準施策 為民營企業“解渴”
充足的資金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當前,市場競爭激烈,技術升級節奏加快。企業要保持競爭力,需要不斷投入資金開展研發,提升產品質量。
民營企業普遍自有資金有限,對產業鏈上下游依賴度高,資金流動性較差,往往需要通過階段性融資來補充資金,維持正常經營。
“穩定的融資渠道對于民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立法保障能為民營企業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使其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底氣。
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坦言,民營企業多以中小微企業居多,由于缺乏良好的信用積累和合規足值的資產作為抵質押物,融資時容易被傳統融資渠道拒之門外,遭遇融資貴、融資難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按照市場化、可持續發展原則開發和提供適合民營經濟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為資信良好的民營經濟組織融資提供便利條件,增強信貸供給、貸款周期與民營經濟組織融資需求、資金使用周期的適配性,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度。”
“多虧了這個產品,我們研發階段流動資金吃緊的難題得到有效緩解。”江蘇歐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朝勇口中的“這個產品”,即江蘇省不久前落地的全國首個針對民營企業的信用貸款產品“民營信用貸”。
“針對民營企業的發展特點,產品在貸款額度、使用期限、抵押擔保方面都實現了多項突破。”該產品提供方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民營信用貸”突破了以往貸款額度1000萬元的上限,最高可達3000萬元;資金使用期限最長延至3年,作為項目貸款使用期限最長延至10年,突破了傳統企業貸款一年一審的時限。并且,“民營信用貸”無需抵押和擔保,采用信用方式發放貸款,產品利率也更加優惠。
“這讓我們企業的融資周期和創新周期更加契合,‘貸’到了我們‘心坎’里。”袁朝勇相信,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頒布實施,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將更加暢通。
多部門聯合 創新服務模式
化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也需要更多“真心實意”的服務。
民營經濟促進法中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等依據法律法規,接受符合貸款業務需要的擔保方式,并為民營經濟組織提供應收賬款、倉單、股權、知識產權等權利質押貸款。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動產和權利質押登記、估值、交易流通、信息共享等提供支持和便利。”
“這是一個很具體的規定,在其他法律中是沒有的,是針對融資難做出的非常具有針對性的安排。”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院教授李曙光認為,這種有針對性的制度安排,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
“去年,我們急需資金推進新廠房建設和研發團隊組建,但傳統融資方式對輕資產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有限。”中科光智(重慶)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公司融資遇到難題時,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借助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以公司核心專利為質押物,結合企業信用評估,成功為企業融資500萬元。“這筆資金就像‘及時雨’,讓我們能夠迅速推進擴產和技術研發。”該公司負責人說。
隨著多部門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金融等手段為企業提供支持,民營企業獲得金融服務正越來越便捷。
在浙江,浙商銀行與地方商務部門、稅務部門、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機構合作,推出“出口數據貸”“浙商數據保”等授信模式;在河北,中國建設銀行與供電部門合作,借助用電數據對企業進行精準風險畫像,提供更加適配的金融服務……針對民營經濟融資“堵點”,全國多地正開展多部門聯合行動,創新服務模式,為民營企業“輸血補氣”。
豐富融資渠道 讓民企融資“不拐彎”
豐富多元的融資渠道讓企業可選擇更適配自身特點的資金來源,從而更好促進企業發展。
“在融資來源上,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對銀行貸款依賴度較高,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相對較少。”婁飛鵬表示,拓寬融資渠道的一個路徑,是強化資本市場功能,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民營經濟促進法中明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經濟組織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平等獲得直接融資。”
今年年初,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面向專業投資者的公司債券(第一期)“25東控01”。該債券設置增信措施,由武漢信用風險管理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連帶責任擔保,有效降低了債券的信用風險,提升了市場對民企債券的認可度,為其他民營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數據顯示,一季度民營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85只、規模達762.5億元,平均發行利率為2.86%,較2024年平均成本下降21個基點。目前,A股近2/3的上市公司,以及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約80%公司為民營企業,資本市場已成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