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梁樂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向全國廣大青年致以節日祝賀并提出殷切期望。
謝依特小學是一所村級小學。2022年8月,這所小學成為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首個西部計劃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試點學校。23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西部計劃志愿者來到這里,用青春和智慧為孩子們點亮知識的明燈。近日,這支平均年齡僅24歲的志愿者隊伍榮獲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哈拉峻鄉是克州阿圖什市的護邊鄉之一,距中吉邊境線僅47公里。謝依特小學的近300名學生,大多數是柯爾克孜族護邊員的子女。
初到謝依特小學時,志愿者們普遍面臨著高原反應、氣候不適、語言障礙等挑戰。在逐漸了解柯爾克孜族世代戍邊的故事后,他們心中也升騰起一團報效祖國的火焰。
“護邊員世代守護祖國‘西大門’,那我們就來守護孩子們。”作為西部計劃志愿者,來自山西的英語教師高潮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高潮忘不了自己第一次站上講臺時的情景。當時,二年級的孩子們挺直了腰板,用一雙雙好奇的眼睛打量著她。“鄉村孩子們的語言基礎較差,不能照搬原有教案,需要找到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法。”高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她和小伙伴主動聯系優秀教師請教經驗,加班加點修改教案,并開展公開課講課評課活動,取長補短,最終探索出一條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雖然是村級小學,但學校硬件配備十分完善。志愿者利用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等現代化教育手段,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同樣來自山西的志愿者高淑賢,則探索出數學教學的“土辦法”。“我們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場景,用田地和牛羊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場景,來講解抽象的數學算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掌握課本知識。”高淑賢說。
志愿者姚智戈來自陜西,負責一至四年級的科學課教學。由于學校遠離城市,附近沒有科普場館,姚智戈就自己設計教具,帶領孩子們做實驗。在晴朗的夜晚,他帶領學生遙望星空,講解天文知識。“孩子們天生具有好奇心,我們就是要做一盞明燈,照亮他們的夢想之路。”他說。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謝依特小學不僅教學水平邁上新臺階,學生成績也實現快速提升。謝依特小學黨支部書記金文斌告訴記者,自從志愿者包校支教后,學校班級優秀率從0提升到50%,及格率更是達到96%。2023年,學校取得了建校以來的最好中考成績,首次有學生考取疆內初中班。
在教學工作之余,志愿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家訪。通過家訪,不少志愿者發現,家長平時很辛苦,既要執行護邊任務,又要放牧,照看孩子的時間不多。為此,志愿者們在學校開設了“托兒所”。在周末、節假日期間,他們放棄休息,開放教室,為孩子們提供托管場所。
現如今,謝依特小學的口碑已逐漸在護邊員家庭中傳開,附近鄉村的家長都爭相把孩子送來。在謝依特小學志愿者的示范帶動下,克州已有15所學校采用包校支教模式,360多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正在邊疆教育一線接力奮斗。
兩年多的時間里,志愿者與學生和家長們實現了“雙向奔赴”。高淑賢收到學生用作業紙做的賀卡,上面寫著:“老師,您像星星一樣照亮了我們。”每每碰到志愿者,家長們也都會遠遠地打招呼:“請來家里吃飯”。滿滿的成就感和樸實的情感互動,讓16名首批志愿者選擇續簽服務期。
續簽服務期后,高潮將繼續留在這里任教。“我們就像一群飛雁,希望能在天空留下更多‘回聲’。”她說。